你如何看待金钱,决定了你可以获得多少钱

你如何看待金钱,决定了你可以获得多少钱

努力、辛苦、牺牲才能赚到很多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句话大家都熟悉,对,很多人都信奉它,认为必须非常努力非常辛苦才能赚到很多钱。如果你也相信这句话,代表对你而言,赚钱非常有压力,你经常感觉很累、很疲惫。

这其实是我们限制自己的方式。就好像在白天戴着眼罩走路。即使财富走到你面前,你也会犹豫不决,并最终跑掉。

我有一个学员,他一直抱怨自己薪水太低,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有一天机会来了,他曾服务过的一个企业家给了他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机会,正是当下热门的新兴行业,薪水有诱惑力,工作内容也很有挑战性。但是他自己却迟疑了:“怎么可能轻轻松松拿这么高的薪水?肯定有一些我不了解的东西。”最终,他拒绝了这个让他进入高薪行业的机会。

是的,这个机会已经来到他的面前,工作内容很有趣,对他来说毫无难度,但因为无意识里面的信念,他限制了自己,并亲手推开了这个机会。

相信我,如果你也抱持同样的信念,“我一定要牺牲、一定要挣扎、一定要很努力,才可以赚到很多钱”,你不会看见这些轻松赚大钱的好机会的。你会像盲人一样,看不到脚下散落一地的珠宝,即使踩到了,也会当作石头踢开。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影视剧里面,文学作品里面,有钱人大多傲慢无礼,盛气凌人,而且他们获得财富的方法往往充满原罪。

我知道中国有句话,“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英国也有一句名言:“财富造成的贪婪人比贪婪造成的富人要多。”很多人相信,如果一个人非常有钱,那他一定干过什么坏事,比如欺骗、剥削、敲诈……不管是什么,反正肯定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

当然,这不是事实的真相。但如果你无意识里相信了这句话,你就不会允许自己去赚很多钱,你会暗中破坏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比如,冥冥中让自己的目标变得渺小,无意识地远离容易赚钱的行业。即使凑巧有了钱,你也会用一些方法把钱花出去,你不会去享受它。

我知道的,很多女性不太愿意选择那些看起来不太“适合”好女孩的工作,比如秘书、销售等,即使她在这些方面非常有潜力,能够挣到很多钱。曾经有女孩对我说:“我很不喜欢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我很容易就能协助别人促成签单。也有人建议我调岗,去做市场,这样挣钱很多很多。但是我不能,因为我是一个好女孩。”很显然,她相信了这句话。

“有钱是危险的”

如果家族中有人因为拥有太多的钱而受到过不公正对待,被控告、受侮辱,那么这个家庭就会有一种潜意识——“拥有很多钱是不好的”。这样的潜意识会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即使他们没有经历这个事件。

海灵格博士创立的家族系统排列,是临床心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已经有很多案例治疗来说明这个真相。

有一门全新的科学叫作表观遗传学,它从生物学角度解释了这个事实。20世纪“荷兰大饥荒”期间,很多家庭遭受了灾荒,食物不充足,很多人非常饥饿,这是一个创伤。后来经历过饥荒事件的人,他们的孩子对食物也非常焦虑,即便那些孩子并没有经历过饥荒事件。还有孩子的孩子,三代人,他们在无意识当中对食物都非常焦虑。

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在饥荒期间受孕遇到饥荒出生的孩子,他们DNA甲基化水平低于他们的兄弟姐妹。后来,科学家们又在老鼠身上做实验,再次证明了这一点:祖辈营养不良的记忆可以传给子一代和子二代,甚至导致他们DNA的改变。

这其实是很合理的,因为大自然警告身体的方式,就是好好留意并照顾自己。

如果你的父母或者祖父母因为拥有过多的金钱受过苦,你就会在无意识中承接他们的关于金钱的态度,认为“有钱是危险的”。

在过去的中国历史中,不少家族经历过这样的创伤。工作坊中一个学员分享说:前几年房价低迷的时候,他刚好做了几个大项目,拿到了很大一笔钱,打算在一个很多好的小区买两套房子。那个小区环境好,管理好,是出了名的富人区,很多有钱人都选择住在那里。但是在准备交定金的前一天,他的推摔伤了,再后来他的事业一直走下坡路,再也买不起了。

“如果我买了那个小区的房子,即使靠着那些房子,我也是有钱人了。”他遗憾地说。是的,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曾经都是非常富有的人,并且因为富有受了很多苦。无意识当中,他就是不想住到那里,因为“做有钱人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

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容易

有些人,他们对钱会产生羞耻感,当然这是很微妙很细微的感觉。如果你的无意识有这样的念头,你也会限制自己。在意识层面,你很想赚钱,赚很多钱,但在无意识层面,你会破坏这一切。

记住:无意识是比意识更有力量的。当无意识里对钱有羞耻感、有罪恶感,即使你赚到钱你也不会让自己去享受金钱。对你来说,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容易。

通常知识分子的家庭,灵性的家庭,或者道德价值感比较高的家庭,这些家庭会有一种无意识的信念,认为钱是比较低下的,是会让人羞耻的。出身于这些家庭的人,更可能对钱抱持这种无意识态度。

对别人开口要钱是不可以的

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向别人开口要钱是不可以的。如果你没办法向别人开口要钱,或者你借别人钱但没办法开口要回来,这都源于你的一种骄傲。

开口要钱是不可以的,这也就导致,如果我负债也是不可以的。只要你无意识中有这些,你就会限制自己。因为你要赚钱的话,做到一定程度必然面临扩张的需求。当你要扩张的时候你必须向别人开口要钱,是不是?

或者来自另一种无意识的态度,“我不值得,我不够好”。这也很常见。由于中国长久以来重男轻女的观念,我的工作坊每次都有很多缺乏自我认可的女性。

如果你对自己的认知是“不值得”或“不够好”,那么当你去追求大目标的时候就会迟疑,“我会不会成功?”“我有没有能力做好?”无意识中就会不断破坏自己。

“我爱钱”

有一种常见的无意识态度就是“我爱钱”。听起来,这似乎是一种好的态度。但真是这样吗?

当我们说爱某种东西的时候,是有很强的渴求在里面的。你为什么要对某人说“我爱你”?因为你希望对方也对你说“我爱你”。我们的爱是有条件而且充满渴望的。钱在的时候,你爱它很容易,去爱一个爱你的人是很容易的。

要是钱不在了呢?要是钱开始远离了呢?你会不会心生焦虑?要是钱离得更远了呢?你的爱会怎么样?更焦虑了吧?

如果没有觉察这一点,当钱不在的时候,我们就会让自己进入一种紧张、压抑的状态。但如果接受,“钱就是一种能量,它在的时候我很享受,它不在,没关系啊,生活会继续下去”,这样你就会轻松很多。要知道,钱的能量本来就是自由的。

“有钱就要牢牢抓住”

还有一种人,对钱特别谨慎,他害怕失去钱,害怕钱不够用,他牢牢地抓住钱,希望钱永远不要离开。显然这是一种希望,一个梦想。钱是流动的能量,它会来也会走。如果你太想控制钱,你对钱就会产生一种无意识的焦虑和恐惧。这也是限制。

如果你想挣大钱的话,你就要投资,要准备好先花钱,准备好冒险。马云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当年他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冒险做一件前途不明朗的事情。

敢于冒险,敢于花钱,这样你才能让你的钱变得更多。如果你对钱持有小心翼翼、焦虑的塔读,它就会限制你的目标。

“有钱就要赶紧花掉”

有些人则相反,他们想都不想就大把大把地花钱。

这个世界上钱的数量是有限的,尽管政府不断在印,但钱的数量还是有限的。如果有人有很多钱,就代表其他人的钱少了。

拥有很多钱是很美好的,但如果你不去欣赏它感激它,如果你不能认识到“哇,我好幸运我有好多钱可以花,别人是比较少的”,只是花、花、花,你就会失去钱,它就会从你的指尖流走。你要察觉到这种无意识的态度:你不尊重钱,你不感激钱。

抱怨钱

抱怨钱是另一种无意识态度。

通常,我们是这样表达的,“我做了这么多,这么努力,钱还是没有来,钱好难啊,没有给我我想要的。”或者,你也会发现你对钱的态度也是你对整体人生一种态度:“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

在“财富与自由”的课堂上,你会看到,当你对钱有这些无意识抱怨的时候,不但影响你自己的能量,也影响你与金钱的关系。

这些无意识的态度都是学来的

你一出生就会觉得“钱对我来说很困难”“我不值得”吗?我们对待金钱的这些无意识态度到底来自哪里?是与生俱来的吗?当然不是。这都是我们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所有的无意识态度,包括我们对于金钱的无意识态度,在我们头脑里都只是一种电流脉冲,它在我们的神经通路上移动。无意识所拥有的唯一现实,就是我们赋予它的能量。无意识只能在意识中被创造,并伴随着强烈的感觉。

科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神经通路往往在他生命的前六年就已经形成了。显而易见,在人生前六年,父母是对我们有最大影响力的人。

有一个女孩,她总是没办法未为自己花钱,甚至她的丈夫都抱怨她不该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探究之下,原来从小父亲就告诫她“你不需要这么好的东西”,她相信了这一点,然后她把这点投射到先生身上——她在自己的人生中把这个事实创造了出来。意识层面,她希望拥有金钱并享受它,但如果她心怀愧疚感,她就会愤怒。

还有一位企业主,每次事业做到一定程度总是无法扩展。在课程中,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父亲是靠体力挣钱的,虽然父亲非常努力、非常辛苦,但却只能让家人勉强过生活。所以,他一直觉得挣大钱是很困难的。

父母能够对孩子发挥这么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孩子对归属感的需求,对父母的盲目忠诚。孩子对父母都有非常强的无意识的忠诚,所有的孩子都有非常强烈的归属感的需求。他们必须感觉到我不是独自一人,我是归属与父亲或是母亲的,他们愿意做一切来得到这种归属于父母的感觉,因为没有父母,孩子就没有办法生存。因而,在无意识中,孩子就跟父母建立了很多合约。比如,“我会像你,这样我就归属于你”。

我们一直相信并执着于那些旧的无意识态度,而那些其实都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从别人的故事中,我们似乎很容易看到这个事实,但其实我们都一样,对父母亲在无意识当中有极大的忠诚。即便我们不喜欢他们,即便我们对他们有愤怒,但是在那之下,我们都有一种无意识的渴望的归属感。

在无意识中我们变得像我们的父母;在无意识中,我们承接了他们的态度、他们的想法,甚至是他们的情绪、惯性。如果说妈妈是很哀伤、很沮丧的,那我也很哀伤、很忧郁,这样我就归属了,归属于妈妈;如果爸爸对钱很焦虑,我对钱也要很焦虑——在无意识当中,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在我的“财富与自由”工作坊,我会让大家做一个练习:

两个志愿者代表父母,学员对父母的代表说:“对我来说赚钱比你们容易。我的人生是比较容易的。”每一次的工作坊,90%以上的人都没办法很自在地说出这两句话。

如果我们比父母幸福快乐,过着比他们富足的生活,我们会感觉不舒服,感觉心有愧疚——这就是我们对父母的忠诚,即使我们心中不喜欢他们。当我们生活得比他们好,我们心中就会有这样的愧疚感。

只要这种愧疚感还在我们的无意识当中,我们就会一直破坏自己:如果父母混应不幸福,我们就不允许自己比父母有更好的两性关系;如果父母没有享受过金钱,我们也不会让自己好好享受金钱——如果他们不成功,我们也不允许自己成功。

难道我们就只能重复父母的人生轨迹来过自己的一生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冷冻仓储行业代账软件选哪个 深度剖析!
365bet提前结束投注

冷冻仓储行业代账软件选哪个 深度剖析!

📅 07-07 👀 1387
镜头的变焦与变倍关系
365速发官网

镜头的变焦与变倍关系

📅 07-07 👀 6074
震惊!处女第一次没流血,可能是这5种原因!
365账号限制投注怎么办

震惊!处女第一次没流血,可能是这5种原因!

📅 07-04 👀 8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