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颁


时间:2010-04-20 11:59 | 来源:本站原创 | 文章发布:付晓华 | 点击: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了,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全面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专业化建设、推进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个委员会承载着亿万学生对优质教育的强烈期盼,各位委员身上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在此,我谨代表国务院,向受聘的各位委员表示诚挚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许嘉璐主任委员和王湛主任委员就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教材建设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就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发挥好两个委员会的作用谈点意见,与大家探讨。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重大意义

  从今年开始,我们跨入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事业也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课程教材是办好教育的基本依托。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意义重大、任务紧迫。

  第一,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能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深刻影响着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从长远看决定着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进程。基础教育涵盖了最广泛的受教育群体,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各类人才成长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富有特色,中国学生素有勤奋刻苦、功底扎实的优势,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素养和水平令许多国家赞叹。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竞争已经前移到基础教育领域,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纷纷把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我们要认清国际基础教育激烈竞争的新态势,认清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差距,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国民和创新型人才、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水平培育丰厚土壤。

  第二,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是人类文明成果、民族优秀文化、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都要依靠和通过课程教材来体现和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课程教材建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课程教材的质量问题,促进教学和学习效果有一个大的提升。

  第三,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和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享受优质和公平的教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方面。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并在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部分对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作出了规划。教育现代化既是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更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公平既是教育条件的均衡,更是教育过程、教育质量的公平,这些都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来承载、来支撑、来实现。课程教材是对教育质量普遍提升作用显著的环节,也是能够最便捷、直接实现共享的环节。世界名校无一不具有特色鲜明、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和教材。我们要通过完善现代化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健全优质课程教材共享机制,使更多的孩子公平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总之,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是惠及亿万中小学生的一件大事,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关系中华民族未来的奠基工程,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充分发挥委员会和各位专家的作用

  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必须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决策的智力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

  教育部组建成立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是新时期更好地坚持“三个面向”、推进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积极探索,也是贯彻即将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举措。参加委员会的各位委员都是各个领域学术造诣很高、享有盛誉、成绩斐然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大家能够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既是崇高荣誉,也是重要责任。

  希望各位专家不负重托,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把委员会建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智囊团、思想库,建成专业化、高层次、开放式的工作平台,承担起跟踪国际国内理论实践前沿、汇聚各方思想经验智慧、引领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重任,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借此机会,我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课程教材建设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导向。希望大家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整体谋划课程教材的建设与发展,重点完善课程和教材标准,进一步精选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在课程教材建设中注意把握八个方面:一是主导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各环节,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思想性。要融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构建开放兼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三是科学性。要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智慧结晶,并根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及时更新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确保教材严谨准确。四是前瞻性。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才结构、层次和质量的全方位需求,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五是时代性。要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紧密互动,传播现代知识、现代理念和现代文化。六是创新性。要突出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潜能,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七是适应性。要适应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天赋学生的特点,兼顾不同区域学校的要求,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八是融合性。要加强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相互融合,知识传授、能力教育、情感培养的相互贯通。总之,我们要通过改革,使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托,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人生阶梯。

  第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提高课程教材科学化水平。中小学生特有的认知规律和身心成长特点,决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希望各位委员结合各自专业特长,更加关注基础教育,加强对国内外理论实践的研究,既继承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优势,又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要认真总结课程教材建设规律,既尊重学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优化课程设置方案,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活动和实践。要科学确定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修订周期,既保持相对稳定性,又随着经济社会和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第三,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群策群力做好教材课程建设工作。教育问题方方面面、社会各界都很关心,对课程教材建设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希望各位委员在热情参与、贡献智慧的同时,共同营造崇尚科学、坚持真理、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工作氛围,使课程教材建设能够博采众长。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师生、家长及各方面意见,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衷心期望各位委员按照职责分工,全力以赴地帮助和支持教育部门规划好、设计好、实施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工作。

  教育部要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认真听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劳动,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保障委员会按照章程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做好组织、协调、沟通和服务。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关系亿万学生的成长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各位委员使命崇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为国家的百年大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0年4月14日)

文章搜索

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