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同志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1-01-06 16:39 | 来源:本站原创 | 文章发布:付晓华 | 点击:

徐  光  同  志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
讲       话
(2010年12月2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近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传达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分析我市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对开好今天的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市委书记毛超峰同志进行了调研,并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四个班子的主要领导都出席了今天的会议。最后,超峰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教育工作以推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市教育事业规模、质量、效益实现了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2007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6年至2009年,先后组织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农村初中食堂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8亿元,改造学校1438所,消除中小学危房110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今年底,长期困扰我市义务教育发展的5亿多元“普九”债务问题,也基本上得到全面化解。教育信息化实现全覆盖。2006年以来,通过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先后建成光盘教学模式农村小学教学点 150 个、卫星接收模式农村小学3541 所、计算机网络模式农村初中344 所,惠及近200 万名农村中小学师生。农村中小学仪器设备得到充实。2007年以来,组织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配备、课桌凳更新配置等工作,为244 所农村中小学配备了教学仪器设备,为665 所学校配备了体育美术设备,为 194 所学校配备了图书,为 115 万名农村中小学生配备了新的课桌凳。“两免一补”得到落实,实现城乡免费教育。2009年,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2亿多元,受益学生201.6万人/次。补助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7657.2万元,受益学生10万人/次。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1034.4万元,受益学生4.2万人/次。2009年,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由上年初中375元/年、小学230元/年提高到500元/年、300元/年。建立了县级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落实公用经费8.6亿元,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从2009年起,全市近10万名中小学教师普遍发放绩效工资,提高了工资标准,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市240多万名中小学生实现了完全意义的免费教育,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人民办”向义务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进展顺利。二届市委、市政府着力解决中心城区入学难问题,投资1.2亿元,在中心城区实施了“一建五扩”校建工程。同时,整合教育资源,将周口一高搬迁到原职业技术学院西区,在原校址办初中,收购了莲花路小学,取消七一路沿线小学学前班,共扩建面积6.6万平方米,新增教室210个,扩容中小学生1.4万人,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大班额、入学难的问题。农村公办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逐步加大。截止目前,全市农村公办小学由2008年底的3808 所,调整到3774 所,减少35 所;教学点由2008年底的 205 个,调整到209 个,增加 4 个;撤销小学和教学点31 所(个)。同时,建成农村公办寄宿制小学 45 所。
(二)高中教育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创建省、市示范性高中,先后有14所高中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31所高中成为市级示范性高中。同时,抓考风、正教风、促学风,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在全省的位次一直位居前列。2010年,全市高招考生报名人数92799人,上专科线以上考生52767人,比2006年增加29187人,上线率56.7%,增长55.3%;本科线以上32532人,比2006年增加19118人,增长58.7%。
(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89所,在校生11.3万人。有3个省职业教育强县,5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11所省级重点学校。我市2009年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以来,共争取国家、省级财政投入资金4593万元。第一批进驻周口职业教育园区的周口卫生学校、周口幼儿师范学校、周口科技职业学院,计划总投资3.56亿元,已完成投资近3亿元。同时,整合市劳动技校、交通技校等4所职业学校资源,组建成市职教中心,入驻职业教育园区。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仅2009年各类职业学校培训就达到50 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6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2万人次,劳务输出260多万人,劳务收入达35亿元,实现了教育发展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
(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全市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由2006年的429所发展到现在的696所,在校生由22万人发展到36万人,教职工由1.05万人发展到1.2万人,固定投资由22亿元发展到40多亿元。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五)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全市现有幼儿园415所,在园幼儿15万人。其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5所。
(六)高等教育水平提升。先后成功申办了周口师范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和周口科技职业学院3所高等院校,高等教育取得历史性突破。普通高等学校年招生人数由2000年的0.34万人提高到1.08万人,在校生达到2.2万人,增长2.18倍。
近年来,教育工作在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人民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水平需求的快速提升,教育工作从整体上说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教育公平任务依然繁重。在解决了“有学上”问题之后,“上好学”的问题仍然突出。义务教育还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不均衡现象。这种不均衡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学生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过程和受教育结果的不公平。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向城镇。一方面,出现了农村最小的学校不到10人的现象,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城区择校、大班额等愈演愈烈,不少城区初中班额超过100人。这种不均衡产生的上学难、上优质学校难问题,群众意见很大,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二是职业教育攻坚有待加强。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把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的最佳途径。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学培训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教师编制缺口较大。全市按国家规定的教师配备标准测算,还需增加教师8370人,加上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编制缺口较大,教师队伍亟待补充更新。四是教育投入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尽管我们想方设法加大投入,教育经费的供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全市5亿多元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后,农村义务教育的运转经费基本得到保障,但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致使学校布局调整、标准化学校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进展缓慢。五是高等教育发展仍处于全省较低水平。目前,全省共有108所高等院校,平均不到100万人1所。而我市1100万人,仅有3所,无论是学校个数,还是院校水平、在校生总数,都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又要增强机遇意识、大局意识。紧紧抓住用好当前我市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一是中央和省里高度重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来抓;市委、市政府更是关注教育,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我市教育优先发展、快速发展。二是社会各界尊师重教。我市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人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迫切希望子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全社会关注、支持教育发展的风气已经形成。三是教育发展根基稳固。近年来,全市先后推行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机制和助学机制,化解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债务,建立了稳定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同时,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教育事业大发展提供了保障。
综合考虑各方面形势,教育事业发展的大环境非常有利,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切实摆正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前瞻的工作思路,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以教育发展的新成效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新期待,以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追赶跨越。
二、明确任务,重点推进,确保教育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我市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明确,到2020年,我市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河南省人力资源强市行列。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标任务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到2020年,全市教育整体水平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7%;扫除青壮年文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合理确定高中阶段普、职比例;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毛入学率达到41%;主要劳动力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8年提高到1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7年提高到13.5年。
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到全市社会经济总体框架下并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来定位,以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石,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1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启动之年。完成上述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建设,缩小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与城市学校、优质学校的差距,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的人享有更好的教育,真正把义务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一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到2015年,80%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近或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实现义务教育县域范围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初步均衡,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100%,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5%以上,中小学学生辍学率降到1%以内。二要加快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形成科学、合理的中小学布局体系,是解决诸多教育矛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科学的实施意见,按照高中和职业学校向中心城区和县城集中,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附近集中的要求,限期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原则上5万人以下乡镇设立1所初中,5万人以上乡镇设立2所初中;每所初中要达到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人以上。对于农村小学年级不足30人,在校生低于150人的学校要合并;小于50人规模的要撤并。各地要把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各项教育投资项目优先用于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每个乡镇要在兼顾区域均衡分布的前提下,保留一部分中心小学,并逐步过渡建成寄宿制学校。要积极整合现有资源,确保在2013年底,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要分别建立1所以上的公办寄宿制初中、小学和标准化幼儿园。要结合布局调整,整合校舍安全工程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资金、教育费附加、生均经费结余资金等,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计其功、统筹使用”的原则,集中用于市、县薄弱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以及寝室、食堂、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对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撤销的学校,今后不得再安排各类投资建设项目。三要加快城区教育发展。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加大和流动人口增加等因素,在保证现有的城区学校数量不少、占地面积不减的情况下,科学修订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做到中小学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均衡推进,解决当前城镇学校数量不足、容量不够、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建设不配套以及大班额等问题。对城区规划预留的中小学建设用地,要核定用地位置和界限,严格加以控制,不得挪作他用。从明年起,每个县市区城区内要新建中小学2所。中心城区2012年以前新建1所完全中学;川汇区2013年以前新建1所初中和2所小学;经济开发区新建1所完全中学和1所小学,改造扩建1所初中和3所以上小学;市教育局改建1所初中,有效缓解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和入学难问题。四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对薄弱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要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要启动以强带弱计划,同一区域内强校、名校可采取合并、帮扶、设立分校、互派教师等形式,帮助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实现捆绑式发展,扩大优质资源效应,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别。五要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不断完善学前阶段、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项目。六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实施网络“班班通”工程,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基础教育各年级、各学时、各学科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使城乡教师和学生都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二)加快发展高中教育。继续扩大普通高中规模,按照适度集中、规模办学、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推进普通高中聚集县城办学,每个县市区要保留2—3所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以政府为主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三年内化解影响普通高中持续发展的债务问题。要采取以强带弱、统筹师资、加强管理等措施,促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县与县、校与校高中之间规范化管理和教学质量竞赛活动,推进名师名校评选工程,切实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三)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我市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11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学前教育的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增加政府投入,城市建设要为幼儿园留出空地,千方百计解决学前教育供不应求的问题,通过立法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法治轨道。11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对发展学前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强调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里会议文件精神,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资源创办幼儿园,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到2015年,要在市中心城区内新建4所公办幼儿园;县城新建公办幼儿园不得少于2所,要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每个乡镇至少设立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市80%以上乡镇中心幼儿园要达到省定标准。到2020年,全市要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方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项目建设推进,对劳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培养新型实用技术人才,既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现实要求。一要强力推进职教攻坚。要针对职业教育布局散、规模小、质量低、特色不突出等问题,继续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完善职业教育攻坚经费保障机制,重点加强市职教园区和各县市区职教中心两个平台建设。首批入驻的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周口卫生学校、周口幼儿师范学校要加快进度,确保2011年新生入驻;周口职教中心、周口理工职业学院(原联营电脑学校)要确保2011年开工建设;恒大职业院校、天鹅职专等要及早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到2015年,中心城区重点建好1—3所在校生规模1万人左右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市要建好22所办学特色突出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其中在校生规模1万人以上的学校3—5所。县级职教中心要突出特色,办出亮点,与当地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力争2012年每县(市)建成1所在校生3000人以上的多功能、高质量、特色化的县级职教中心,形成职业教育基地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格局。二要统筹使用各类职教资源和资金。统筹全市教育、劳动、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的职教资源和资金,规范培训工作,统一认定培训机构,统筹安排培训计划,统一管理培训学员学籍,统筹使用培训资金,统一进行技能鉴定,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使其在职教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三要积极探索“公办民助”、“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等多元化办学模式。要支持公办职业院校吸收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合作办学,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培植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四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具有“双证书”的高校毕业生和研究生到周口职业教育战线上建功立业。要拓宽用人渠道,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要支持职业院校与高校互动,培养造就一批紧缺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我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县两级政府都要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完善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特别是对实力强、规模大、声誉好的民办学校,要给予重点扶持。要做到对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同等对待、一视同仁,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建设,推进教育多元化发展。
(六)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我市高等教育要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突出抓好学科优化设置和教学科研质量提升。既要着眼于服务周口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强化优势学科,努力培养既有周口特色,又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专业品牌。进一步促进省管高校、地方高校、民办高校协调发展,为创办综合性大学作好充分准备,尽快填补我市无综合性大学的空白。要坚持规模和质量并重,致力于扭转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状况,把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纳入“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予以保障。要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职教园区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力争“十二五”期间申办2所高等专科学校,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七)扎实提升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和群众衡量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尺。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做到“四个确保”:一要确保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新成效。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要充分利用周口深厚的文化积淀,把历史文化、人文资源、传统艺术、民间工艺等溶入到素质教育中去,使学校办出特色,借此扩大我市的对外影响力,提升周口的对外形象。二要确保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有新举措。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要以实施名校带动战略为抓手,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激励机制,调动各级各类学校争创人民满意学校的积极性,全面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三要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有新起色。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建立长效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本着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以县为单位每年补充一次,不准“空编不补”。为降低招教成本,全市可以统一组织招聘;要严把教师准入关口,新进教师一律实行公开招聘。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认真执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资格标准,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要求,确保教师素质的提高;对教师实行动态化管理,建立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机制,保证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要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和“名校长工程”,坚定不移走人才强教之路,着力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完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实施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为契机,通过建立合理的体制和灵活的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教师管理,全面实行教师聘用制,学校每学年都要与在任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要出台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意见,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格查处在编不在岗现象。要高度关心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切实维护教师尤其是民办学校教师的权益和社会形象,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四要确保高考升学率有新突破。强调素质教育,不能与质量和升学率相对立。从某种意义上讲,升学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地方实施素质教育的好坏。只有保证较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素质教育,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是群众欢迎和满意的素质教育。当前,高考仍然是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老百姓更多地是通过高考这种形式去直观感受教育、认知教育、评判教育。所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应该持续努力实现的目标任务。
(八)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特别是对义务教育,要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确保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使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要依法做好教育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工作,城市教育附加由地税部门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做到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教育事业,不得抵顶正常的经费拨款,要从2011年开始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并足额用于教育事业。
(九)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一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变过去单纯的校长委派制,取消学校校长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加大民主选举力度,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推进校长职级制和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制度。加强校长交流制度,尤其要加大城市和农村学校之间校长的交流任职力度。二是改革学校用人和分配机制,加强岗位设置管理,改进教师考评办法,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加强教师考核,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特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三是完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和农村教师到城镇跟岗学习制度,加大城乡互派教师力度。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长期扎根农村任教,并在绩效工资发放、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四是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思结合,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把“减负”落实到教育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教学难度;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要丰富学生的课外及校外活动,积极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大力营造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发展教育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参与,涉及到全民的支持和理解。发展好教育事业,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参与,建立和营造优化、重视、支持教育发展的大环境。
(一)要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门负责同志要深化认识,明确责任,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和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党政领导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对教育工作要优先谋划、优先支持、优先推进,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要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将教育发展和《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的范围,作为全面评价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实绩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要形成合力。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教育发展的相关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予以支持。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教育经费预算,严格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教育经费。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教育费附加和教育转移支付按时拨付到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各级政府应当承担的各项教育经费,必须做到一分不少,不拖不欠。编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在严把教师入口关的同时,广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建立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公安、文化、卫生、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师生的饮食安全、校园安全、乘车安全等管理,全面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努力为学校发展和未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卫生部门要与教育部门联合搞好对学校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切实加大对学校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教育部门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要抓好落实。各涉教部门、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加快教育发展作为重点工作,落实各项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多为教育办实事,多深入基层,多深入学校,想教育之所想,急教育之所急,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全市教育发展的大目标、总任务,从教育发展最紧迫的问题抓起,从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抓起,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把教育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同志们,教育承载着周口发展的希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克难攻坚,不断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周口追赶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章搜索

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