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高级中学:“3+1”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秘密


时间:2015-12-03 09:22 | 来源:[教育时报] | 文章发布:付晓华 | 点击:

扶沟县高级中学:

“3+1”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秘密 

 

如今,教学模式太多了,“3+1”课堂模式有什么独特内涵?教学模式之后,有哪些辅助的教学环节来做配套支撑?带着问题,记者试图在2015年高招河南省文科状元的母校——扶沟县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扶沟高中),找到成绩背后的课堂教学的秘籍。
  A:现场目击——学文科的记者也听懂了化学课

  117日上午,记者推开高二(12)班的门,正值第四节课,教室内人声鼎沸,一组组学生热烈地讨论着《原电池》一课。得电子还是失电子,会不会产生气体,能不能有沉淀……12个小组的学生争论不休。此时,化学老师郁俊峰却在课堂上来回踱着方步,胜似闲庭信步。
  这让记者产生疑惑。教导主任朱艳红连忙解释:这个环节是‘3+1’课堂模式中的合作探究环节,有问题学生自己解决。这种兵带兵'’兵教兵的模式,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状况、内容的难易程度来把握课堂进度就行了,学生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上来让教师解决。教师看似轻松,备课量却大了很多,因为提交上来的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的授课者,而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引导和指导;学生也由被动变为主动,预习、展示、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从教15年的郁俊峰说:以前的课堂可不这样。曾经一本书一教案,掂着粉笔来回转,大声读小声念,找俩学生装门面,学生干啥顾不上,赶完任务就算完。
  B:核心直击——“3+1”课堂教学模式内涵是什么

  只有遵循教学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课改才有成效。
  通过不懈探索总结,何东林校长提出了独具特色的“’自主研习——合作探究——交流共享‘+老师点拨“3+1”课堂模式。自主研习:学生依据课本、学案和老师设计的问题,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了解基础知识,发现问题,提出个人疑问。合作探究:在自主研习的基础上,学生带着问题参加学习小组的交流与碰撞,组内成员间互问互答,对要探究的问题形成共识。交流共享: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小组对探究问题形成的成果;同时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进行成果交流与共享。以上三点就是模式中的“3”。老师点拨:这是模式中的“1”,针对学生的展示成果,老师要给予及时的总结与评价,重在情感价值肯定,方法引领,能力的拓展提升。
  新型高效的“3+1”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激活了课堂,解放了师生。生物教师杨长江说:这一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很有帮助,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推进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关系,推进了师生教学关系的健康发展。良好关系成为助推教学的教育因素。
  自主研习不懂的,通过小组交流很快就懂了;只懂一个方面的,通过交流共享可能就会使知识点立体化了;有时候给别人讲解后,对知识点印象更深刻了,并能够举一反三”……学生杨婉银这样表达自己的看法。
  C:创意配套——教学模式下要有组合拳

  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学校行政楼走廊,记者遇到了主抓学校课改的副校长冯凤云,试图在她这挖出更多的秘籍。
  除了课堂上的规定动作,课下我们还有一些创意套餐,比如课前一题目、作业考试化、讨论课。冯凤云说。
  朱艳红介绍:课前一题目,内容丰富,可以是一道题目,可以是一个知识点,可以是一次讲解,可以是一次反思,全部由学生分组自主研讨展示,每天固定时间进行,收效明显。
  而作业考试化,本质就是对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规范化地完成学业任务的日常挑战训练——被冯凤云视为扶沟高中独创做法。
  讨论课是什么?记者了解到,扶沟高中每天夜晚自习时,设计有固定时段进行小组或者全班自由讨论,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讨论合作的作用得以彰显。

 

我的课堂我做主,在“3+1”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了主角

 

 

(记者 代修鹏 裴祖军 范进平)

 

 

文章搜索

网站链接